警惕健康“頭号殺手”!3億國(Country)人(People)患上(Superior)此病!
時(Hour)間:2023/5/5 浏覽:742

頭痛、頭暈、乏力、心慌、失眠……

很多人(People)以(By)爲(For)隻是(Yes)身體疲勞的(Of)信号,“睡一(One)覺就好了(Got it)!”,殊不(No)知,很可能是(Yes)一(One)種高危疾病纏上(Superior)了(Got it)你,因爲(For)它早期難以(By)預見且症狀不(No)明顯,往往容易被忽視,逐漸發展爲(For)了(Got it)一(One)種世界性的(Of)常見病、多發病。

這(This)種疾病就是(Yes)——高血壓病。

640 (7).png

高血壓是(Yes)心腦血管疾病的(Of)危險因素,是(Yes)最常見的(Of)心血管病,也是(Yes)腦卒中和(And)冠心病發病的(Of)最重要(Want)危險因素,被稱爲(For)影響人(People)類健康的(Of)“無形殺手”。

每年的(Of)10月8日即爲(For)全國(Country)高血壓日,是(Yes)在(Exist)1998年,衛生部爲(For)提高廣大(Big)群衆對高血壓危害的(Of)認識、動員全社會都來參與高血壓預防和(And)控制工作(Do)、普及高血壓防治知識而設立的(Of)日子。而在(Exist)我國(Country)高血壓患者出(Out)現廣泛化,低齡化的(Of)趨勢後,全國(Country)高血壓日的(Of)活動的(Of)作(Do)用(Use)顯得更加突出(Out)。

2022年的(Of)“全國(Country)高血壓日”主題是(Yes)——知曉您的(Of)血壓。

640 (8).png

高血壓有“三高”特點。

高患病率:我國(Country)高血壓患者已突破3.3億,且每年以(By)600萬人(People)口的(Of)數字遞增;

高緻殘率:高血壓的(Of)危害主要(Want)是(Yes)其對其他(He)器官的(Of)影響,最容易受到損害的(Of)四個(Indivual)器官爲(For)心、腦、腎、眼。對于(At)腦卒中患者,其中75%不(No)同程度喪失勞動力;

高死亡率:我國(Country)心血管病死亡人(People)口占人(People)口總死亡的(Of)41%,每年死亡350萬,其中70%腦卒中和(And)50%心肌梗死與高血壓有關。


高血壓≠血壓高!

印象中,大(Big)家都覺得血壓數值高就是(Yes)高血壓,但這(This)些數據反應的(Of)結果并不(No)那麽簡單,血壓持續升高會導緻心、腦、腎、血管、視網膜等的(Of)不(No)可逆損害!

640 (9).png

如何自測是(Yes)否患上(Superior)高血壓?

高血壓是(Yes)指在(Exist)沒有服用(Use)降壓藥物的(Of)情況下,收縮壓≥140毫米汞柱或舒張壓≥90毫米汞柱(不(No)同日測量3次)的(Of)一(One)組臨床綜合症。在(Exist)測量前至少休息10分鍾,測量時(Hour)不(No)講話,不(No)活動肢體,保持安靜。

高血壓病人(People)在(Exist)情緒波動、氣候變化、精神刺激、居住環境改變、内分泌失調等許多因素的(Of)影響下,會出(Out)現心率明顯增快、血壓突然升高等症狀。

640 (10).png

如何預防高血壓?

以(By)下高危人(People)群尤其需要(Want)注意提防高血壓:

-父母患有高血壓

-攝入食鹽較多者

-喜歡大(Big)魚大(Big)肉等高熱量食物者

-吸煙、酗酒者

-肥胖者

-長期精神壓力大(Big)者

-男性≥55歲及絕經後的(Of)女性

高血壓的(Of)預防目的(Of)在(Exist)于(At)降低高血壓的(Of)患病率,延緩高血壓病情進展,避免靶器官損傷,減少高血壓并發症及合并症的(Of)出(Out)現。預防策略可分爲(For)三級。

640 (11).png

【一(One)級預防】(預防危險因素)

1、合理膳食:适當限制鈉鹽和(And)脂肪攝入,多食新鮮蔬菜及水果;

2、适量運動:以(By)步行、慢跑、遊泳、騎車等有氧運動爲(For)主;

3、戒煙限酒;

4、保持心理平衡。


【二級預防】(預防病情加重)

1、嚴密随訪觀察;

2、定期測量血壓,1-2周應至少測量一(One)次;

3、定時(Hour)服用(Use)降壓藥,自己不(No)随意減量或停藥;

4、使用(Use)正規的(Of)抗動脈粥樣硬化等藥物,從而控制高血壓和(And)血糖。


【三級預防】(預防并發症)

1、積極治療腦卒中、心肌梗死、慢性腎功能衰竭等并發症;

2、重症患者應及時(Hour)搶救;

3、給予相關康複治療,如腦出(Out)血後的(Of)肌力訓練等。


入院指南
導醫咨詢

公衆号

小程序

返回頂部